国家最高奖,李德仁院士!
2024年6月24日上午
国家科技大会暨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当被问及国家奖励的800万元时
李德仁毫不犹豫地说道
“全部捐给武大!”
四十年来,他深耕测绘遥感领域
以服务国家需要为己任
不停歇地思索、创新和奋斗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专业领域
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好
走向国际领先
求学之路:秉承报国初心
1957年,李德仁
被武汉测绘学院航测与制图系录取
大学期间
他有着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读书时胆子大,爱提问”
他总是敢于在文章里阐述自己的观点
直言不讳地指出其他国家教授的错误
中国航测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教授
在看到李德仁的这些文章后不仅在文稿上批阅圈点,还找他谈话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1963年,李德仁的毕业论文《反光立体镜作解析摄影测量加密制图》以第一名的成绩发表在《测绘学报》上大学毕业时
虽然未能如愿成为王之卓的研究生
李德仁始终没有放弃学业
在五七干校和水泥厂的
工作中精进业务
并研制了一种新的硫铝酸盐水泥
直到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
39岁的李德仁才终于回到王之卓身边学习
1982年10月
李德仁作为访问学者远赴德国波恩大学
初到库普费尔实验室
他便发现该室的
区域网平差程序状态不稳定
他向库普费尔教授要来程序
一个星期便将修改好的程序交回
李德仁据此用德文写出了论文
《克服自检校平差中过度参数的三种方法》
首次从验后方差分量估计原理出发
提出了选权迭代粗差检测方法
短短半年时间
他就用德文写出了3篇论文
▲1982年10月,李德仁在德国波恩大学学习
随后,他转到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博士
1984年10月
李德仁以全校历史上最高分获得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
当时,他直接拒绝了高薪邀约毅然回国
1985年2月
李德仁回到母校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任教
开启了漫长的为国创新创业之路
▲1985年2月,李德仁获得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
“科学家头脑要清醒,你回到你的祖国,你做出来的贡献,是比你留在外国要大,因为你是中国人,中国是你的祖国。”
———李德仁院士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是有国家的。”
———李德仁院士
科研求索:坚持自主创新
作为我国
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
的开创者之一
李德仁致力于
我国遥感对地观测水平的提升
持续开展了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创新
为推动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
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01 解决百年难题
测量误差处理
既是测绘领域的经典理论问题
又是时空大数据智能处理中的瓶颈技术问题
如何区分并同时处理
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
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李德仁在德国留学期间首次提出了
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
测量误差可区分理论和
基于验后方差分量估计的
选权迭代粗差探测方法
为现代测量大数据的智能处理
奠定了理论基础
选权迭代粗差检测法
被命名为“李德仁方法”
在此基础上
李德仁进一步建立了空间数据挖掘理论
解决了从空间数据中提取信息和
发现知识的难题
由于卫星系统的高精度位置
姿态测量核心器件受到禁运
高精度定位必须依赖地面控制点
这成为在境外开展高精度测图的重大瓶颈
无法满足境外测图和国防应用的要求
严重制约了国产遥感卫星在
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1世纪初
李德仁主持设计论证了
我国第一颗民用测绘卫星
“资源三号”的系统参数及误差处理方案
建立了卫星遥感影像的
高精度几何处理技术体系
将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点的
定位精度从300多米提高到3-5米
他开创性地提出了
遥感数据的高精度智能处理理论框架
带领团队攻克了多个难题
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应用
实现了“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好”的跨越
“原来是我们买外国的数据,现在是外国人找我们买,这就是中国的一个转换。”
———李德仁院士
03 引领根本变革
在航空测绘遥感系统方面
李德仁突破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惯导与传感器集成的时间同步
与精确标定等关键技术
主持研发了3S集成的航空遥感与
低空无人机遥感数据获取与实时处理系统
在地面测绘遥感系统方面
他主持研发了
我国第一代地面移动测量系统
突破多传感器集成与影像数据
实时处理关键技术
解决了地面快速定位定姿和
高精度测量难题
推动了地面移动测量的变革
面向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
李德仁主持研制了国际上第一个
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GeoStar
一举打破国外产品在我国GIS领域的垄断局面
在带领团队技术创新的同时
李德仁还积极推进
地球空间信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科研人员的成果
都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最终的目标是造福国人。”
如今,地球空间信息已在
国家安全、经济建设与社会民生
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家国情怀:毕生服务国家
李德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提倡“不仅低头做学问,还要抬头看方向”
始终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
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一辈子为国家服务”
他学成归国时,所有研究都是
围绕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展开
强军、富国、利民
致力于为国防建设、经济发展
和百姓生活服务
“我们作为孺子牛,就是要为国家奉献。人生物质的追求是有限的,我们事业的追求、精神的追求是无限的。”
———李德仁院士
作为我国测绘遥感领域的战略科学家
李德仁推动并共同主持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建设
引领我国自主可控的对地观测体系
的跨越式发展
李德仁主持完成的
“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
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授予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科发展:矢志追求一流
在所有头衔中
李德仁最钟爱的是“教师”
“我的责任是传承学问
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
数十年来
他在珞珈山下甘为人梯,为国育才
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倡导“读书、思维、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到学科交叉前沿刻苦攻关
“现在我们的科研团队可以和国际测绘巨头平等对话,有人说这是我们最大的成果。但我觉得培养更多创新人才,让测绘科学后继有人,才是我们永恒的课题。”
———李德仁院士
▲2017年6月22日,李德仁参加
武汉大学毕业典礼并为毕业生拨穗
20多年来
李德仁与测绘学科五位院士一起
坚持给新生同上一门基础课“测绘学概论”
在武汉大学建成了世界上
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办学层次和办学体系
最完整的测绘遥感学科群
在他的带领下
武汉大学在遥感对地观测领域
形成了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2004年3月,《测绘学概论》课程组
在庐山召开书稿统稿会
2022年,在李德仁的推动下
武汉大学联合十多所高校
共同论证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
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
“遥感科学与技术”正式作为交叉门类一级学科
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大学
开设测绘遥感地理信息专业
并在武汉大学建立了国际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
李德仁推动我国遥感学科名列国际前茅
积极推进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发展
在李德仁等学者的合力带领下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
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和优势
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在多个机构的学科排名中
武汉大学“遥感技术”连续多年名列全球第一
“李老师最大的贡献,是与其他老一辈科学家一起,推动了中国整个测绘学科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测绘学科近年来发展得最好最快。”
———李德仁院士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李德仁院士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
获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
对于国家奖励的800万
李德仁表示全部捐给武大
五百万交给“王之卓创新人才奖学金”
三百万交给“朱裕璧医学奖”
“支持对创新人才培养,
这是应当做的事情!”
人物名片
李德仁是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李德仁院士主要国家级奖项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关于李院士的故事
李德仁院士一路步履不停
在担当时代重任的征途中
武大人始终勇攀科研高峰
励精图治,久久为功
代代传递,坚定不移将初心与使命书写在浩瀚宇宙
·推荐阅读·
荣耀!
出发吧!你的昨天,武大珍藏!
风雨无阻!武大举行最“潮”毕业典礼
定了!武大2024毕业典礼倒计时
● 荣耀!李德仁院士获最高奖,武大5项成果获奖
● 出发吧!你的昨天,武大珍藏!
● 即将发出!他们率先收到武大录取通知书
● 风雨无阻!武大举行最“潮”毕业典礼
● 祝贺!武大人文社科资深教授+4
● 武大以最高礼遇,迎他们!
感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封面图:熊琦
内容来源: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视频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 中央电视台 宋昆
图片来源: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熊琦
部分图片来自新华社
编辑:韩袁紫阳
审核:张佳宁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点个“赞”,再点个“在看”,祝贺李德仁院士